IG 貼文
#課題切割
上禮拜天
我媽突然 LINE 我
跟我說某個人 做了某件事
雖然不是有意的
但讓她感受很不好
當下我有點 surprised
因為我媽從沒有這麼直接的
跟我分享她的心情過
:幹嘛不讓對方知道妳的感受
她回:
「其實我也很矛盾
怕講出來會傷害到對方
但不講出來
她似乎也會不理解我
總之我現在壓力很大
因為不知道怎麼解決」
最近有點因為過度的想要掌控
反而忘記
#這不是一場練習賽
#自言自語
昨天
我依照慣例去找心理諮商
低頭走進診所
進了小房間
不發一語
院長(我的心理師)
看見我第一句話就是
「你今天怎麼了」
我想當我心情很差的時候
周遭所有的人都感覺得到吧
因為連我戴口罩
帽子壓得低低的
只不過跟院長對到眼
他就看得出來今天狀況很差
:幹,我覺得壓力大到有點窒息
喉嚨鎖住 幾乎發不出沒什麼聲音
接著我們開始一小時的療程
其中聊了什麼 做了什麼
未來做隻影片跟你們分享
不過院長倒是點出了一個狀況
我一直試著在
控制一些不在我控制之中的事
本來嘛
創業壓力大很正常
而且壓力會隨著規模一起變大
但壓力有分「客觀」和「主觀」的壓力
客觀的壓力
通常因為某個明確的問題所產生
把問題解決了 它就會消失了
主觀的壓力
是自己內心造成的
通常也是最難被解決的
因為它不是一個客觀的問題
是需要花時間自覺 / 探索它的根源
比較雞歪的是
主觀的壓力會影響我處理客觀問題的能力
所以在還沒辦法找到主觀壓力來源之前
最好的辦法有兩個
1. 冥想(基本的呼吸放鬆練習)
2. 課題切割
關於1.
院長用了10分鐘
帶我做了呼吸練習
基本上是 guided meditation
我從來沒有體驗過一個真人
在不到我2公尺的距離
用聲音帶領我冥想
老實說 這個體驗有點讓我嚇到
因為這次的冥想
跟我過去自己冥想的感覺
完全不同
我甚至還感覺到身體有一股…
阿算了 這留到下次影片說比較好
關於2.
基本上就是
把問題分成「可掌控」和「不可掌控」
可掌控的就把它解決(這我沒問題)
不可掌控的
我只要盡力了
其他就管他的別再煩我
oh 對了
這週日的影片還沒拍
因為計劃 / 心情 / 步調整個被打亂
所以丟個問題給你們
既然超多人想聽加拿大留學故事
第一集 想要我聊什麼主題?